刚出生婴儿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可以通过暂时观察、保肝护肝、消除诱因、抗病毒感染、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加重肝功能异常的程度。
1、暂时观察:刚出生婴儿出现肝功能异常,但转氨酶不高,胆红素不高,肝脏彩超没有出现明显异常的情况,可能是短暂的生理性黄疸所引起。此时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可以先暂时观察,一般在婴儿出生后1-2周,肝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
2、保肝护肝:刚出生婴儿出现肝功能异常,如果是轻度异常,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所引起,此时可以通过适当晒太阳、多喝水,促进胆红素排出,从而缓解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如果是重度黄疸,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葡醛内酯、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治疗;
3、消除诱因:如果刚出生婴儿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是接触了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等,则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如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或者使用护肝药物进行治疗;
4、抗病毒感染:如果刚出生婴儿存在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进行治疗,以免由于肝损伤而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进一步加重;
5、手术治疗:如果刚出生婴儿存在胆道闭锁等先天性胆道畸形,也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肝门空肠吻合手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刚出生婴儿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家长应避免私自给婴儿服用药物,以免加重肝脏功能负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新生儿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肝功能检查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