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让宝宝在“吵吵闹闹”中成长

2011-08-08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不同年龄的孩子争吵的形式不同,2岁时一般只是被动地卷入争吵,而到了3岁时,就越来越爱主动招惹别人,这可能是孩子日益发展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孩子到3岁左右就不喜欢独自玩耍了,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找同龄伙伴去玩。一直在父母庇护下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开始学着和其他孩子合作玩耍时,常常会出现因不遂自己心愿而哭着跑回父母身边的情况。这时父母应注意,论是孩子与别人玩得很好,还是与别人吵架,他们都是在尝试怎样在集体中生活,尝试在自己与别人的意向发生矛盾时,如何不失自我地使别人接受自己,同时又要出于合作的需要而去适应别人,孩子正是在这种吵吵闹闹、推推操操的过程中寻找最佳合作方式。因此,孩子吵闹不见得是坏事,有时也是很必要的,既能培养孩子的个人意志,又能使他合群。

  孩子之间的争吵,一般分三种类型。

  (1)主动招惹别的孩子,引起争吵。

  (2)受到别的孩子的招惹,被迫反击。

  (3)报复性吵架。

  不同年龄的孩子争吵的形式不同,2岁时一般只是被动地卷入争吵,而到了3岁时,就越来越爱主动招惹别人,这可能是孩子日益发展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孩子吵闹的原因很多,争抢一个玩具,争先玩滑梯,对方意的碰撞,都能招致打闹,他们的打闹不会是故的。如果父母只是简单地讲“打架不好”,或训斥孩子一番,丝毫助于加强孩子间的协作精神。干预孩子间的争执,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学习在集体中生活的机会。

  孩子们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彼此合作。在儿童的世界里,大人的推理是效的。用成人的光判断孩子之间的争执,训斥他们“不许打架”,“打架是坏孩子”等,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激怒孩子,使他们形成不良个性。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把孩子间的争执当做他们适应集体生活的第一课。除非出现危险性、伤害性的打闹,否则不要过多干预。

(责任编辑:赵媛媛 实习编辑:李凌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郭友华主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

    擅长领域:脑卒中(中风)、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颈肩腰腿痛、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韧带损伤术后、半月板损伤术后以及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面肌痉挛、脑损伤及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疼痛的浮针治疗、局部注及小针刀治疗。

  • 万力生主任医师深圳市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

  • 胡英华主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领域:矮小症,儿童腺样体肥大,性早熟,偏食,厌食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

拖动滑块,使图片角度为正

请求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