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2010-03-16 12:03: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一种畸形心理,当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后,温柔就会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就会化做一个圈套。除了溺爱,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又岂能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第一章 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一种畸形心理,当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后,温柔就会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就会化做一个圈套。除了溺爱,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又岂能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1. 错位的人性之爱

  2. 爱的精髓

  3. 自立是成才必由之路

  4. 给孩子真正的支持

  5. 让孩子走出爱的牢笼

  6. 成功真正的动力之源

  7. 神童的悲剧

  8. 孩子为什么害怕考试

  9. 双轮驱动的教育模式

  第二章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这不是父母的错误,而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1. 苹果里面的星星

  2. 最宝贵的财富

  3. 谁在扼杀创造力

  4. 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5. 散落已久的心灵关怀

  6. 家长与孩子的双边思维

  7. 从保护到伤害的距离

  8. 打通天堑的终极方案

  第三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成为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1. 大行其道的物质刺激

  2. 物质激刺的瘾效应

  3. 谁在损害诚信

  4. 物质阴影下的心理贫困

  5. 扼杀的竞争意识

  6. 物质闹剧下的人格缺失

  7. 拜金主义的滥觞

  8. 营养丰富的成长食粮

  第四章 教育手段单一,家长演变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同谋者。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就想去玩儿!你们老师不是让你写五十遍新字词吗,你写了几遍了?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也是每个人都服从过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很搞笑?

  1.无处不在的体罚

  2.那些欠缺的东西

  3.爱子名义下的另类体罚

  4.被摧毁的自尊心

  5.被损害的亲子关系

  6.以暴制暴的野蛮传承

  7.被混淆的是非边界

  8.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9.养与教的畸形发展

  第五章 教育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1.好孩子的定义

  2.未来的人才标准

  3.家庭教育的一贯性

  4.家长的支配意识

  5.孩子的自主意识

  6.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

  7.让孩子独立学习

  8.打造孩子的宏伟蓝图

  第六章 家庭观念淡漠,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说以上五个方面更多是从孩子的幼年教育出发,那么以下五个方面则更多关注家长们对长大孩子的教育。随着孩子长大,分歧诞生的是,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陌生。经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来。

  1.从历史中走来

  2.静悄悄的变化

  3.课业的困窘

  4.品德缺陷的养成

  5.价值观念的扭曲

  6.心理孤独与情感封闭

  7.被破坏的亲情

  8.负面的楷模效应

  9.重拾亲情教育的法宝

  第七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现在的家长,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踏进大学校门了,还得回家问问父母要选择什么专业!此种后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1.家长的圆梦之旅

  2.梦想之间的差别

  3.爱的暴力

  4.新时代的拔苗助长

  5.创造力的毁灭

  6.信任孩子的选择

  7.针对天赋的正确开发

  8.让孩子的梦想腾飞

  第八章 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不妨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在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100分,仅此而已。

  1. 乏德社会的尴尬

  2. 谁在摧毁道德

  3. 道德教育的双重空白

  4. 孩子心理的双重性

  5. 道德榜样的力量

  6. 德育为智育之先

  7. 精神层面的无条件关爱

  8. 行之有效的正面引导

  9. 自尊与他尊

  10.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第九章 生活训练短缺,泛滥的物质支持掩盖教育观念不足

  这与溺爱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孩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独自在外地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通常情况,孩子从小所接受的金钱等物质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成绩达标后的“奖金”;二是帮父母买东西找回的零钱;三是家长每天给的饭钱和坐车费用;四是亲戚朋友给的奖励,特别是过年时的压岁钱;五是节假期间打的小零工。大体上的这些来源,却根本无法跟父母提供的物质支持相提并论。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1. 孩子的畸形消费谁之过

  2. 尴尬的理财教育

  3. 孩子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从何而来

  4. 中国学校的消费教育

  5. 中国家庭的理财教育

  6. 不要“羞于谈钱”

  7. 如何教孩子理财

  8. 了解孩子的理财心理

  9. 简单实用的理财教育技巧

  10.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第十章 性教育近乎空白,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通常会变着法地回避性教育问题。而学校教育就弥补这一点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一些性知识几乎为零的孩子,以至于发生什么未婚妈妈、青少年性暴力犯罪等等现象时,除了深刻思考我们教育的失败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讨论它们带来的危害了。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每个人永久的学校。

  1. 讳目如深的题目

  2. 孩子的“性路历程”

  3. 每时每刻的性教育

  4. 前期的家庭性教育

  5. 后期的家庭性教育

  附录:家长应该知道的6种教育方法

  1.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2.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3.M.S斯特娜:自然教育方法

  4.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

  5.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6.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45636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