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如何按小儿感冒的症型用药?

2009-10-14 04:5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秋去冬来,天气逐渐变冷,孩子“感冒”了!我拿出自家中的存药:小儿感冒清热冲剂给孩子吃下,可是孩子吃完药后症状却越来越重,这与我用药不对有关系吗?
如何按小儿感冒的症型用药?


  如何按感冒的症型用药

  秋去冬来,天气逐渐变冷,孩子“感冒”了!我拿出自家中的存药:小儿感冒清热冲剂给孩子吃下,可是孩子吃完药后症状却越来越重,这与我用药不对有关系吗?

  答:中医把上呼吸道感染称为“感冒”,感冒属于外感病的范畴。认为发生感冒是因为“小儿形气不足,卫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的缘故。按中医理论来说,小儿既是“稚阳”又是“稚阴”之体,虽然人体必须的阴阳全都具备,但是还不充足,因此“形气不足”,也就是说小儿既没有发育成熟,各个系统还需要蓬勃生长,因此“卫外”的功能薄弱,小儿极易受寒、热、暑、湿、燥、火等六淫外邪的侵袭,遇到气候稍有变化,六淫之邪就会乘虚而入,小儿就可能感冒了。

  小儿感冒是婴幼儿的常发病和多发病,临床轻症主要表现为流清鼻涕、鼻塞、喷嚏,也有的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从现代医学来看,如果感染涉及到鼻咽以及咽部,常伴有咽痛、发热、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肿大,发热可以持续2~3天甚至1周左右。有的孩子还可以表现出高热、呕吐、腹泻。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因此高热可以引起惊厥。

  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中医认为小儿感冒后表邪极易化热入里,所以孩子既可以表现有感冒的表证,也会出现内热的症状。而小儿脏腑娇嫩,根据脏腑辨证表现为肺常不足、脾常虚、肝常有余,因此出现夹痰、夹滞和夹惊等兼证。所以治疗用药也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辨证论治。

  虽然感冒是一般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好,可以发展为喉炎、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并发心肌炎,严重的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要注意小儿感冒的类型,科学合理用药。

  感冒一般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若伴有兼证则为:感冒夹痰、感冒夹滞、感冒夹惊。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重、怕风、有汗或无汗、头痛、结膜充血、鼻塞流脓涕、打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口渴咽痛、咽红或肿、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因此治疗需要疏风清热,宣肺解表。宜用辛凉解表的药物,如:维C银翘片、银翘散、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小儿清咽冲剂、风热感冒冲剂、感冒退热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

  风寒感冒:多见于感冒初起,发热怕冷(以怕冷为主,甚至寒战)、精神倦怠、发热较轻、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有痰、痰液清稀、咽喉发痒不欲饮、咽红不显著、舌苔薄白。因此治疗需要疏风散寒,宣肺解表。宜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防风通圣散、荆防败毒散、感冒软胶囊、风寒感冒冲剂、小儿清感灵片。

  暑湿感冒:多见于暑天的感冒,表现为高热无汗、头痛困倦、胸闷恶心、厌食不渴、呕吐或大便溏泄、鼻塞、流涕、咳嗽。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清化湿热,解表宣肺。多因为夏季潮湿炎热,贪凉(如,空调屋温度低)或过食生冷,外感表邪而发病。宜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药物,如:藿香正气口服液,金银花露、香苏正胃丸。

  外感夹滞:有感冒的症状,高热咳嗽、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呕吐物酸臭、腹胀喜俯卧、大便酸臭,可能有腹泻或者大便秘结,舌苔厚腻。治疗需要清热化滞解表的药物,如:至宝锭、保和丸。

  外感夹痰:具有感冒症状,同时咳嗽严重、喉中痰鸣、舌苔厚腻。如果感冒偏于风寒者,应该用辛温解表,宣肺化痰的药物,但是一般小儿所受的表寒很快化热入里,所以可以使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如果感冒偏于风热者,就需要辛凉解表,宣肺化痰的药物,如:百寿丹。

  外感夹惊:除了具有感冒症状外,高热、烦躁不安、夜眠不实、谵语惊惕,甚至惊厥。舌红、苔黄。治疗需要清热解表,安神镇惊的药物,如:小儿金丹、小儿回春丹、妙灵丹、保元丹、紫雪散、小儿牛黄散。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

  (1)孩子的感冒一般多是外感病范畴内,如果给孩子吃的是汤药,其解表药就需要轻煎,不可久煮,否则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小儿吃药最好选择在两顿饭中间,因为饭前吃药容易刺激胃黏膜,饭后吃药容易引起孩子呕吐。

  (3)另外孩子发汗也需要适可而止:如果汗出不爽,则病邪不能随汗而解;如果出汗太过,就有可能伤害正气而使病邪深陷。

  只要家长合理用药,精心护理,小儿的感冒一定会很快痊愈。

(实习编辑:徐永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