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育儿 > 湖北互联星空育儿圈 > 云南健康资讯 > 正文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杀手”

2010-11-15 06:44:00
栏目关注:

  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来临前夕,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文慧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诫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另一个“杀手”,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等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出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情况,进而引发人体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营养代谢失调的一大类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常常伴以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终其一生要与高血糖等“三高”抗争。因此,一些患者认为血糖应该宁低勿高,不惜冒着频繁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执著地将血糖控制在绝对“正常”的范围内。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相当危险,其引起的心、脑、肾损害是不可逆转的。”李文慧说,低血糖发生时,轻则心慌、冒冷汗,重则昏迷或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危及生命。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患者终生维持血糖正常带来的益处。

  据记者了解,低血糖通常分两种:一是药物性低血糖,主要是超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导致的,也有的是患者没有按时进餐或加餐造成的。二是自发性低血糖,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中都会发生,主要是与体质有关,也与膳食纤维含量少、碳水化合物过精或油脂含量偏多有关(即食物能量密度过高)。比如,部分人会在吃了早餐两三个小时后出现明显的饥饿感,或伴有心慌、头晕等症状。此外,运动过度也可导致低血糖。

  李文慧特别强调,病程过长(超过10年至15年)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品种多、数量大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尤其是70岁至75岁以上者)等三类人群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血糖意外。

  李文慧建议以上高危人群高度重视血糖监测,不仅要查早晨空腹和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数值,还要抓住“三餐前、睡前和夜间两三点钟”这几个低血糖高发的重要时间节点做好血糖监测。

  李文慧介绍,低血糖往往表现为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比如困倦、乏力情绪低落或烦躁、不爱听声音、夜间盗汗等。如果进餐后上述症状缓解,就证明是低血糖导致的,建议人们对此多加留意。

  “糖尿病患者应该常备糖果、巧克力等食品。”李文慧说,当低血糖发生时,糖尿病患者首先要采取自救措施,一般为复合加餐,即先吃糖果等含糖量多的食物,后吃饼干等含淀粉多的食物。其次,借助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力量,帮助自己分析、查找导致低血糖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防治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要不敢加餐,而是要注意及时调药和调餐,才能更好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实习编辑:庞淑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李文慧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内分泌科

李文慧,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68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到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工作,历任内分泌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2004年获协和医科大学内科糖尿病专业博士学位,师从王姮教授。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曾多次参加糖尿病国际会议,并有两篇论文分别被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接受为大会交流。2006年曾赴丹麦Steno糖尿病中心和Aarhus大学医学院糖尿病实验室进修。糖尿病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扎实,有熟练的医患沟通技巧。十几年如一日地连续观察着一批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病症、治疗反应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对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优选有较独特见解。参与了多项糖尿病新药的研究和观察。十几年来,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糖尿病患者教育,在每年一度的糖尿病儿童夏令营中还积累了大量1型糖尿病日常的治疗经验。在诊疗患者过程中,主张仔细问诊,心理疏导,病情剖析和治疗策略分析。擅长2型和1型糖尿病的诊治。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也具丰富经验。主张关注患者病症,努力改善病情及患者生活质量――以人为本。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