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及病因

来源:招商信诺时间:2014-08-05问题咨询

  新生儿败血症是孩子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豪而引起的。其发病率较高,如能及早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是可以治愈的。那么,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有哪些?诱发该病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缺乏特异性。要早发现败血症,就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医学专家将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症状归纳为“三少”、“二不”、“一低下”。

  “三少”即少吃、少哭、少动。少吃是指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或吸吮无力。母亲发现孩子吃奶不像以前吃奶那么迫切、那么有力,吃奶时间不足以前的一半,吃牛奶的孩子吃奶量比平时减少了一半以上。

  少哭是指新生儿哭的次数减少或哭声低微。正常新生儿在尿湿后、饥饿时等不适情况下都会哭闹,且哭声响亮。而败血症的孩子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有人把它形容为“猫叫”的低微哭声。

  少动是指新生儿四肢活动减少,或全身软弱。正常新生儿屈肌张力高,表现为四肢屈曲,你将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他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而且四肢能自主出现活动。败血症的孩子四肢及全身软弱,你将他的上肢抬起后放下,他的上肢不是表现为屈曲明显的反应,而是会掉落下来,也不会抓紧你的手指,且四肢很少活动。

  “二不”即体温不升及体重不增。体温不升是指新生儿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平时小儿手足温暖,败血症时小儿手足发冷。体重不增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败血症使体重没有正常增长。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的时间在生后3-4天最明显,下降的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以后逐渐恢复,在生后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以后小儿每天体重增加约50克,满月时体重增长在750克以上。而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不增加。

  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是什么?

  1、母亲怀孕期间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新生儿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2、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羊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而致新生儿败血症。

  3、新生儿反应能力低下,某些局部感染未被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均可成为病灶,并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4、新生儿的皮肤、黏膜薄嫩,容易破损。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局限,当细菌从皮肤、黏膜进人血液循环后,极易向全身扩散而致败血症。

  要注意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及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对于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富内窒息的新生儿,应在其出生后进行预防性治疗。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败血症是孩子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因此家长们要加强护理工作。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相关文章

    (#h_文_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