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暑假宅家不出门,小心孩子变小胖墩

2018-08-23 09:54:38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暑假天气炎热,稍微不注意容易中暑,让小孩待在家里成了不少家长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孩子一直宅在家里,再加上零食和饮料,很容易发胖。暑假宅家里,该怎样防止孩子变成小胖墩?

  暑假来临,广州的日均最高气温达35℃,户外活动不仅“成吉思汗打仔——大汗沓小汗(大汗淋漓)”,稍微不注意还容易中暑,让小孩待在家里成了不少家长最好的选择。空调、“肥宅水”(碳酸饮料)、平板电脑成了消暑解闷的三大法宝,“肥宅”问题接踵而来。

  你知道吗?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增长约6倍,肥胖率则增长约14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2030年,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0%,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即3到4个小孩中有一个超重肥胖),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

  肥胖是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BMI指数超过参考值)。排除3%是由于遗传内分泌引起的肥胖,大部分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集聚引起的单纯性肥胖,俗称“吃胖”。

  肥胖危害多。肥胖可因脂肪堆积在胸廓、膈肌而引起呼吸困难;脂肪堆积在双下肢,引起负荷过重,导致下肢发育不良造成脚腿部畸形;糖类、蛋白、脂类代谢异常,容易诱发糖尿病痛风,成年后易并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胆石症等;性激素代谢异常,女生可有月经不调不孕,男生可出现性功能异常等;肥胖小孩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儿童,容易被人讥笑而不愿与人交往,导致自卑、胆怯、孤独等心理问题。

  预防肥胖需要做到:

  一、认识食物,提高营养的科学素养

  家长应该将营养健康知识融入到小孩的日常生活中,让小孩了解到营养健康知识,改善营养健康态度,逐步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二、三餐合理,培养合理规律的饮食行为

  家长应培养孩子三餐规律就餐的习惯,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时细嚼慢咽。每天吃早餐,并保证营养充足,早餐应包括谷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午餐和晚餐要做到营养均衡、食量适宜,清淡饮食,少在外就餐,尽量选择含蔬菜、水果相对比较丰富的食品,少吃含能量、脂肪、食盐或含糖量高的食品和饮料。

  三、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和饮料

  学龄儿童应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合理的选择零食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有益补充,可以在两餐之间吃少量零食。足量饮水可以促进学龄儿童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习能力,建议6岁儿童每天饮水800ml;7~10岁儿童每天饮水1000ml;11~13岁男生每天饮水1300ml,女生每天饮水1100ml;14~17岁男生每天饮水1400ml,女生每天饮水1200ml。在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应适量增加饮水量。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并禁止饮酒。

  四、合理饮食,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

  学龄儿童的营养应均衡,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不暴饮暴食。对于已经超重肥胖的儿童,要通过合理膳食和积极的身体活动,应在保证体重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合理安排三餐,避免零食和含糖饮料,逐步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对于青春期骨骼发育旺盛的年龄段,应适量补钙。

  五、保持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儿童应每天累计至少60min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min以上。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空腹运动,饭后1h再进行运动,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要尽可能减少久坐少动和视屏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h,越少越好,保证充足的睡眠。

  肥胖可预防可治疗,最重要就是“控制嘴、迈开腿”。肥胖问题应重视,家长因摈弃“能吃是福”、“越胖越健康”、“胖小孩好看”等陈旧观念,减少过分溺爱,定期检查小孩身高体重,及早发现肥胖问题,及早干预饮食运动,以免影响小孩身心健康。

(通讯员:刘元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