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在美华人评价《虎妈猫爸》 想成功就必须吃苦

2015-06-05 01:52:08网易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可在家长眼里,“动”就意味着麻烦、危险、细菌和疾病,于是很多孩子的运动时间被安静的“智力活动”所取代。

  《虎妈猫爸》引发对教育的争议浪潮从国内席卷到山姆大叔的地盘,就连在美国已经安定下来的uper middle class的中国妈妈(这些人基本在全美的收入都在前5%--分不同城市,大概就是至少家庭年收入25万美金之上吧)圈子也在讨论这部剧,从聊自己、自己的先生到认识的身边朋友,大家所受到的中国式教育对如今生活状态的影响。本文是由其中参与热议的一位妈妈所记录,她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在美工作4年。

  感激国内教育的“狠”

  在美国所谓的成功亚裔群体中,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父母的“虎”和中国教育的“狠”持有感激,虽然对具体一些方式方法有所不认同,而且无一例外地反对“快乐教育”。

  我的一位好朋友说(注:她是个大家羡慕的美女妈妈,是医学科学家,工作出色家庭幸福,弹一手好钢琴,画画在美国赢得young artist荣誉,业余写小说还发表出版),中国式教育有一些压制爱好的地方,也有一些“拙”的地方,比如老师对学生的罚,抄写课文多少遍等等。

  但是总体上,中国式的教育让她第一能吃苦,第二受得了委屈,第三把以色侍人,女人不工作靠男人养当成耻辱,而这三样,是她赢得很开心生活的根源。

  “吃苦”“受委屈” 也是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一路冲杀,为自己和后来华人赢得一席之地的中国女性在职场上站住脚的根本法宝。

  另一位,如今在全美前五的高校担任教授的朋友说(她有两个孩子,曾经与丈夫两地分居,自己带孩子2年之久),她最喜欢狮子老爷的一句话,并且稍作改编就是--生活没有捷径,吃不得苦,就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而如果让我自己来说,我的体会是,任何一种工作,不论是文科,理科,工科,做生意......(物理系出身的我到美国后改了金融专业)没有任何东西是纯粹靠兴趣可以做好的。我对我的专业我的工作都很有兴趣,但是兴趣归兴趣,在做的过程中,更多时候是要咬牙克服困难,克服了一个困难,走到一个境界,就可以感受到比之前单纯简单的快乐更大的快乐,而更大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知识、经验、顽强不服输的精神来继续往前走。

  再说说我自己,记得实习时,自己是全公司唯一一个没有美国公民身份或者绿卡的实习生,我必须拿到比别人更好的成绩,才有机会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因为我需要公司给我办工作身份,那么我的上司得特别欣赏我、看好我,才可能花更多的努力(给员工申请工作身份还是有一定麻烦的)给我办理身份申请。我每天比别人更多工作,而且不止是感兴趣的活干,一些琐碎的大家都不爱干的活也干,当时我想的正是当初参加物理奥赛时,我的物理老师说成功就是需要不断地坚持,极限之后再坚持。

  我想,我15岁时候都能咬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卷子,一个周末做200道物理竞赛题目,做完以为结束了,却因为做错的题目,再度领到新题目......哭过,抹干眼泪,不服气,继续做。当拿到奖的时候,我永远记得我的老师说过的话“第几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坚持下来了”这个魔鬼集训。

  我的父母一个外科大夫一个银行分析师,工作都很忙,基本不管我,我也是北京出生的学生,升学压力不大,我所有的教育都来自中国的类似毕姥爷那样严格的老师。我非常非常非常地感谢他们。

  千万不要去信明星,富二代对虎妈的评价,他们生活优越,自然没必要过于对孩子严苛,而中国更广大的人群,生活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不可比较。

  想成功国外也没有“快乐教育”

  负责地说,在我认识的所有uper middle class的美国人(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欧亚移民),没有一个真的对他们的孩子实行什么国内人误解的“快乐教育”。

  美国之所以似乎比国内压力小生活好,完全不是什么他们的教育成功,而是二战之后作为战胜国,和之前的工业化,打了好基础,人少资源多,竞争压力小,不用千万人挤独木舟地拼杀,而非是什么教育有捷径,可以从小做什么公主梦以后还能成功。在美国,其实也是一样的,每个成功一些的人,各有特长各有途径,但是有一条,没有一个人不能吃苦。

  我的老公是一位德国人,他大学念的非常辛苦,宽进严出,但是也是凭借过硬的入学分才挤进去的,学业非常沉重,其间还自己申请到美国做交换生两年,到上海一年,回去完成论文的时候几个月天天废寝忘食,教授严厉得很。哪里是国内人所说的没压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