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宝宝发烧应急四要素

2013-08-11 00:05:2239健康网综合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孩子发烧怎么护理呢?第一,准备判断发烧的病情;第二,物理降温,散热为主;第三,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第四,饮食上多喝水,流质食物为主。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很担心孩子发热(即发烧),当你亲吻或触摸孩子的前额时,如果感到比较热,就说明孩子可能发烧了。孩子发烧怎么护理呢?

  第一,准备判断发烧的病情

  怎样才算发热,确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了量体温外,还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一方面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以为医生提供较可靠的信息。

  体温异常升高也就是发热,与哭闹后造成的体温升高是不同的。发热时不仅体温增高,还同时存在因疾病引起的其他异常表现,例如面色苍白、呼吸加速、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由于小儿个体差异和导致疾病原因的不同,发热的表现和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同样是肺炎,有的孩子发热不高,有的孩子高热达39℃~40℃;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可持续2~3天,而败血症可持续数周。发热的起病有急有缓,有的先有寒战继之发热,有的发热很高但四肢及额头发凉。所以,用手触摸四肢及额头很难察觉发热,而触摸胸腹部就会感觉到小儿发热。

  发烧评判的标准:正常人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一般腋窝温度为36℃-37.4℃。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热,俗称发热。进一步划分为:37.3℃-38℃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如孩子发生高热惊厥,停下来后,马上带去医院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体温升高就是发烧。孩子的体温易于波动。感染、环境以及运动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体温发生变化。孩子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异常,也就是说,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热。若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状况良好,又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家长就不应认为孩子在发热。

  第二,物理降温,散热为主。

  若孩子体温低于38.5度,应该多给孩子散热: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烧时不要给孩子穿的太多,应该少穿盖。2、经呼吸散热。发烧时呼吸会增快加深。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4、经排便过程。遇到孩子发烧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物理退热。

  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最重要的还是要散热。老人都说孩子发烧时要给他盖大被子捂汗,其实就是靠出汗来增加散热。只不过孩子出太多汗容易出现脱水,所以现在不提倡用捂被子的方式退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室温提高,使孩子皮肤血管扩张,让他出汗,蒸发水分,体温下降就容易了。还有一个方法是让孩子泡热水浴,使皮肤血管扩张,热量得以散发。

  第三,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药物的作用就是强迫人体增加散热。散热过程主要依赖皮肤排汗过程完成。如果孩子入量不足,体内水分欠缺,即使服用了退热药物也达不到预期退热效果。这就是为何有些发热的孩子服用退热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在服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副作用。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第四,饮食上多喝水,流质食物为主

  饮食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原则”。

  一个中心:多喝水。喝水的技巧是少量多次喝,十分钟十毫升,不喝不要强迫。适量喝水果汁 ,饮料是可以的,老是灌白开水宝宝会吐的。

  两个原则是:一是,平时宝宝能吃的食物都可以吃,让宝宝吃七八成饱就行了;二是,所有给宝宝吃的东西都要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材。饮食调理以流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奶类(少油)等。也可喝些绿豆汤、冰西瓜、以助降温,利尿抗病。但对伴有腹泻的幼儿(6个月以内),抵抗力差,胃的蠕动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则冷饮不利于身体康复,应禁食之。当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喂半流质,如肉末粥、面条、稀饭、蛋花粥。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油、盐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