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热议:现代孟母辞职在家育儿

2011-09-11 00:00:00新浪
栏目关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学期开学已经将近一周,学生们又回到久违的学校,开始新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他们却在家长的带领下,选择了在家上学。

  “现代孟母”辞职在家专育子

  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上学,恰恰相反,这些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家庭条件都相对较好,他们之所以不到普通学校去上学,更多是因为对目前教育模式的回避。

  来自广州的叶万红,是这批推崇“在家上学”的家长之一。曾经当了12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她,当初因为给孩子找不到适合的幼园,搬过四五次家,被称为“现代孟母”。从去年开始,叶万红辞职在家,专心教育孩子,开始扮演起母亲和老师的双重角色。

  叶万红:从去年(2010年)7月份开始我就在家带自己的孩子,带自己一个孩子,带了一年之后我再看周围,再看自己的孩子我会发现,首先我的孩子就没有玩伴,没有玩伴是一个缺陷,后来我们就刚好几个妈妈在一起聊,能不能自己办一个自己理想中的那样一种小学吧,就在这样的情景下,今年(2011 年)5月份开始筹办,今年6月份开学所以就叫“六月小学堂”,我们现在有4个孩子分别是7岁、8岁、9岁、10岁各一个。

  课程设置更加“个性化”

  叶万红认为:“教育就应该像妈妈给孩子做的饭一样,是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 她介绍说:她给孩子们的教育,没有拘泥于任何一套教材,课程设置更加个性化。除了学习之,她还会更关注孩子全方位的成长。

  叶万红:如果你把孩子放到一个学校里头,一个老师对着几十个孩子,那他可能只关注到就是孩子的书本学习;但是像我们这样的一种在家上学,孩子特别少,我们关注度就会比较高,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你会更多更多的全方位的关注他,不只是在学习方面,我们课程语文、数学、英语肯定是有的,这三个学科是按照每一个孩子自己学习的进度,来给他们分别设置学习的容的。我们没有拿任何一套教材来用,也有共同的课程,还会开社会实践课、图书馆课、地理、历史、科学、欣赏、体育这些课程,这些课程就是四个孩子在一起上的。

  应试教育:孩子不适应 家长不满意

  学堂目前有两个老师,四个孩子。昨晚(5日),《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采访了其中一位孩子的家长吴女士。吴女士说,对于应试教育,孩子不适应,家长不满意。离开了学校进入学堂,她对孩子的未来非常乐观。

  值班编辑:您的孩子为什么不上公立学校,而选择在家里上学的方式呢?

  吴女士:我希望创造一个环境给孩子,是更适合孩子完成一个完整的人格,自动自发去学习的,而不是逼孩子要学点什么东西,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他是很愉悦的,当他不断去探索的时候,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在他脸上有一份愉悦感。

  值班编辑:小孩长大后,您是怎么打算的?

  吴女士:初中或者高中我都不打算让他上公立学校,我自己的设想就是,让他以后直接考大学就行了。

  值班编辑:担不担心小孩接触的同学少,长大了走入社会会遇到交往方面的问题?

  吴女士:可能交往这块会少一些,但是周六、周日我们会带孩子跟原来的孩子约在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交往这方面反而我不会担心。

  教育者说:学校作用不可替代

  吴女士并不担心孩子将来如何融入社会。然而对于这位家长的乐观,北京第二中学校长钮小桦表示难以理解。钮小桦校长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作用不可替代。学校里丰富的资源,能让孩子感受竞争,学会合作。

  钮小桦:不理解家长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对应试教育的不满?还是觉得学校里的东西不适用于他的孩子?孩子的同伴教育,和人交流、分享,相处。学校不止是学知识,更多的是教育。丰富的课外活动学生特别需要。在班级体生活中学会关心、今后走上社会是更大的支撑。学校的资源是丰厚、且可以共享的。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缺的是同伴,是与人合作的能力,不能和人交往,很多家庭的孩子明显表现出永远要围者他转。并且如果善于交流,那么能从众多的同学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能了解到竞争,了解山外有山。

  应试体系还是令不少家长头疼

  尽管学校教育优势明显,但饱受诟病的应试体系还是令不少家长头疼。在云南大理,有一所苍山学堂。这里远离市区,环境优雅,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学习。学堂的创办者陈阵告诉《新闻纵横》值班编辑卢燕,尽管偏居一隅,但学堂中的6个孩子中,有5个将来要打算出国留学。

  陈阵:我们同学从学会生活开始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功课基本上是自选,你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周一晚上是辩论会,周二是读书会,周三是英文辩论,周四是夜游,早晚的活动书法课现在是每天必须参加的,临时组织的一些活动,就是必需参加的,其他的我们没有正式的上课时间,孩子们上课都是自选的。

  选择“在家上学”毕竟是个案

  欢声笑语中,一个苍山学堂的孩子告诉《新闻纵横》,去那里上学,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在《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新玲看来,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毕竟是个案,需要家长具备较高自身素质和经济能力。

  李新玲:据我了解,在家上学确实是还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人群当中,首先这个家庭还是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比如说家长有金钱和时间带孩子在家上学,或者带孩子自己接触社会,其实家长都是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们不愿意执行大多数走的这条路,所以他们让孩子在家上学。

  李新玲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多地出现的在家上学案例,教学阶段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父母在家教孩子的,有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的,也有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而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在家教学会演变成非法办学、辍学

  “想上好学校,拼爹、拼钱、拼命”的现实,也让人们对于在家自己教育孩子有一定的好奇和向往。但是,对于各地出现的在家上学案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有两点担心。

  熊丙奇:一方面的担心就是,在家教学会演变成非法办学,因为对于个体的家庭在家上学,这是可以鉴定的,如果多个家庭把这个孩子放在一起上学,那这个是在家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现在就存在着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看法。再一个就是担心在家上学,演变为辍学,有可能就会导致有的家庭以在家教育的这种名义把孩子领回家但是不进行教育的这样一个问题。

  需立法规范 保证“在教”质量

  在美国,“在家上学”热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已经达到超过120万的规模,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都相对完善。熊丙奇认为:我国需要《义务教育法》对“在家上学”予以立法规范,保证在家教育质量。

  熊丙奇:其实,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义务教育法》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规范,让这种方式有法律作为保障,哪些家庭有条件进行在家教育,哪些家庭是不能进行在家教育的,这些其实是需要一个明确的鉴定的。另外,我们要注意到,要让我们的受教育者有多元的选择,才是要彻底的切实推进我们的中高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也是从目前我们国家推行个性化教育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瓶问题。

(责任编辑:赵媛媛 实习编辑:张玉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